行文脉络,即文章的写作思路,是言语这一模块中处理中心概括题非常重要的技巧。一般来说,大家会学习到五种行文: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总”即文段的主旨。所以,掌握行文脉络可以帮助考生宏观上把控文段、找到文段的“总”,从而快速解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特殊的行文,主要涉及到“时间”这个核心。
一、古为今用:作者一般会先介绍过去的情况,再描述现在的情况:“过去”和“现在”形成对比,或者,“过去”的情况不太好,“现在”的发展有改善。所以考生需注意,这里的“过去”是为了引出“现在”,所以重点是“现在”,即古为今用。
【例】过去,不少干部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认为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得付”;生态环保与修复各唱各调,谋全局不足,缺乏整体推进。如今,“不搞大开发”“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共抓大保护”“生态优先”成为共识,沿江各省市“去污还绿”“拒黑植绿”。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生态修复加强合作、环境犯罪联合执法……为搞好长江大保护,沿江省市逐步摒弃各自为战,在“共”字上做好文章。
上述文字主要说的是:
A.长江沿岸省市转变理念,形成合力治理生态
B.沿江地区共同治理长江,成效令人瞩目
C.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正稳步推进
D.大干快上,追求规模速度的发展模式已然走到尽头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列举了“过去”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错误做法。之后与之形成对照,列举“如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好做法。最后一句话是对前面好做法的总结,强调“为搞好长江大保护,沿江省市逐步摒弃各自为战,在‘共’字上做好文章”。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二、古今并列:这种行文中,作者也是分别介绍了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但是“过去”和“现在”没有形成对比,而是两者的情况相近,即古今并列。所以考生需要全面概括,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共性。
三、从古至今:作者介绍了事物在多个时间节点的发展情况,多时间节点形成并列。此脉络构成了一个时间轴,即从古至今。所以此时也需要全面概括。
【例】两汉时,监察官大多由地方官察举推荐入选。为了保证御史不受牵制地行使弹劾权,隋唐时期改变了北魏以来由御史台长官选任御史的制度,而由吏部选任,但是唐代的吏部选拔实际上由宰相控制。到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而地方监察官则实行“台官自选制”,由中央监察官直接任命,监察权摆脱了相权的控制。为防止裙带关系,还会有一些关于任职资格的限制,实行回避,比如魏晋南北朝时规定大士族不得担任御史中丞,宋代规定凡经宰相荐举为官者或宰相的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明代规定巡回监察官应当回避原籍,或曾任官、寓居处所等地。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我国古代监察官的选任程序
B.历代监察官与其他官职的区别
C.历代监察官制度的沿袭与变革
D.监察官任职回避制度的历史由来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提出了我国两汉时期是如何选任监察官的,后面分别论述了隋唐、宋代是如何选任的,并且在后来的朝代中还演化出了监察官任职的回避制度。由此可以看出文段是并列关系,重点介绍了我国监察官的选任程序和制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