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的考察要素较为多样,涉及的题型较为复杂,使得许多考生在答题的时候无法实现快速精准审题,难以抓住题目的核心要求及重要信息。尤其是综合分析类题目审题,是众多考生的难点所在。一方面是由于其包含的题型较多,且每个题型的特点也不同,抓不住重点;另一方面则是涉及的话题较广,很多人容易踩到知识盲区,读不懂题目。那么,如何实现快速有效审题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审题方法。
技巧分享
综合分析能力涉及的题型较多,如社会现象、政策理解、名言警句等,不同的子题型在审题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殊之处,只有精准掌握每类题目的审题方法,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一、 相同点
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往往都是对一个“话题”谈认识,最后的提问方式也非常相似,如“谈看法、谈理解、谈启示”等。因此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首先需要把握题目的“核心问题(话题/事物)”,这是分析的焦点,就如同一棵大树的“主干”;然后再快速提炼题目中的其他有效信息,这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分析维度和内容,就如同一个大树的“枝干”。最后围绕一条“主干”,顺着多条“枝干”,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可以进行分析阐述,既可以实现精准快速审题,也可以实现全面深入答题。
二、 不同点
1.社会现象。这类题目的特点往往是“现象(事件/问题)+谈看法”,所以要先精准提炼“核心话题(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好提炼概括能力。如果题目已经高度概括出核心话题,如“请谈谈对网瘾青年的看法。”那么“网瘾青年”就是核心话题,则可以直接使用;如果题目并没有给出核心话题,只是用一段文字阐述了现象,如“当前,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普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出现了很多人沉迷手机的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让人十分担忧。对此,你怎么看?”那么需要考生自己提炼概括出“网瘾青年”这一核心话题了。
2.政策理解。这类题目的特点是“主体+(目的)+手段”,所以除了需要快速把握政策“核心手段”之外,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出台政策的“主体”,因为主体决定了其权威性,能够进一步判断政策的合法性。如“村民不打疫苗,某镇政府出台政策,不打疫苗者要被列入黑名单失信人员,影响子女上学和就业,不打疫苗的人禁止进入市场。对此,你怎么看?”规定属于“地方性规定”,这和“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4月11日所强调的“不得强制要求全员接种疫苗”的规定相违背,这是属于典型的地方要求违背了国家规定,所以要考虑其合法性。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出台政策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判断政策手段是否科学有效。如“某地为了遏制大操大办,规定一律不能办酒席。对此,你怎么看?”该规定出台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大操大办”,但不是不让办理,而规定要求“一律不能办”则属于“一刀切”,所以要考虑其科学性。
3.名言警句。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名人名言+谈理解/看法。”因此在审题时就要重点关注“名言”的内容本身。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总书记讲话”,因为这类题目的特点是“主体+场合/时间+名言+谈看法/理解。”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名言”,也要重点关注“场合/时间”,抓住这些信息可以使分析更加透彻。如“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上强调,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请谈谈你的理解。”该题中“五四青年节”这一时间节点,决定了总书记这句话所针对的对象一定是“青年人”,而我们的分析内容则需要重点围绕青年人展开,这样才能答出关键、答出亮点。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关于综合分析能力重点题型的一些审题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同学们需要不断应用,做到“熟能生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