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部分很重要,言语理解一共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其中片段阅读题目的字数比较多,很多同学在分析的时候比较费时,而且容易做错。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片段阅读题目中的一种常见文段——转折文段。分析好文段对于我们分析题目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转折文段的特点。
如何判断文段是转折文段呢?一般来说当文段中出现了转折词,比如:但是、然而、却、可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那么很可能就是转折文段了。转折文段通常有两种行文脉络,第一种是内容转换,如果转折前后话题发生了转换,那么转折之后是作者想强调的重点。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小明学习很好,但是这次优秀学生的获得者是小张。那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重点想说小明学习好呢还是优秀学生是小张呢?很明显应该是后者。因此对于这样的行文脉络,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应该是转换后的内容,我们可以看一道例题:
【例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依靠外向型的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虽然现在正努力转型,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走生产大国的道路,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于贸易出口。目前中国的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出口路径主要依赖于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海上运输的缺陷在于耗时过长,空中运输的缺陷在于运载量过小。而向西向南两个方向出境的高铁网络,直接陆路联通中亚、南亚、西亚一直到人口密集的欧洲,甚至北非,将极大激活中国内陆的贸易潜力。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中国经济已到必须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头
B.高铁网络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C.陆上运输将成为贸易出口的主流路径
D.出口路径的改变将刺激经济发展
【解析】B。文段前半部分讲述中国现在经济现状依赖出口,以及海运和空运的缺点,由转折词“而”指出现在高铁网络的优势,前后话题不相同,属于话题转换,重点为转折后内容,即答案为B。
第二种行文脉络是内容对比,如果转折前后话题一致,但是论述的是同一个话题的不同两个方面,文段中并没有体现哪个方面更重要,因此,文中的两个内容同等重要。我们在选择主旨的时候应该把两个内容都进行归纳概括。我们看下面一道例题:
【例题2】如果仅从文物价值来看,纸质版的古籍文献的确不适宜大规模地向读者开放,否则,因为频繁翻阅以及由此带来的细菌侵入,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保存。但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它却本应该向社会开放,因为只有这样,古籍的文献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学术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古籍文献:
A. 需要民众参与研究
B. 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C. 是否开放是一个难题
D. 文物属性更应受到重视
【解析】C。文段先提出如果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看,古籍文献是不适合向公众开放的,然后通过“但”转折,后面又说到如果从史料价值来看,还是应该向大众开放的。分析题干,发现作者并没有更倾向于哪种价值更好,因此文段的行文脉络就是内容对比,我们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归纳概括。答案选C。
希望通过方法的梳理以及例题的展示帮助各位考生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