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测考试中,很多小伙伴们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部分就是有关于逻辑填空的部分,仿佛怎么选最后都选错了,辛辛苦苦排除掉了两个选项后,还剩下两个选项,纠结犹豫了好半天,最后还是把笔落在了错误选项上面,有人说是通过“语感”做的,错误的答案反而比正确的答案读起来更顺,为什么错了呢?中公教育认为,其实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清楚考试主要考察我们什么,关于实词的考查不占少数。
实词就是词语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在句子中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那这类词通常考我们的时候就会把几个意思十分相近的实词放在一起来设置选项,考试时选项的设置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词义非常相近,我们不知道哪个更恰当;另一种就是词义不相近,但是也比较难选择,那其实就是对于文段的语境分析我们没有分析好。针对第一种,其实我们就可以从含义的角度来分析,比如“传颂”、“传诵”,这样的两个词我们会发现“传”字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颂”和“诵”,那通过去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来区分这二者,颂有歌颂、赞颂的含义,有称赞的意思多指名人,传颂的对象是人物事迹;而诵是诵读,通常传诵的是文学作品、文学对象。这样一来是不是比较好区分两个词的区别了呢?而针对第二种,还是需要我们去把文段的语境整体分析透,找找上下文的呼应,比如一些相反相对词汇或是递进的词汇来进行选择。
这样说并不是说词语辨析与语境是分开来看的,相反我们是无法单纯的用词语辨析去做题,还是要去结合语境分析,两者并不是割裂的。从含义的差异分析完词语,其实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去看一看语义的轻重,比如“不良”、“恶劣”这两个词,孰轻孰重?我们会说学生打架这种行为是不良行为,学生打架打伤了才是用到的恶劣。所以在词语角度我们还可以去看这两个词义的轻重。还可以从词语的适用范围来分析,比如“树立”、“竖立”这两个词语,前者我们通常会用来树立信心、树立形象,树立起来的是比较抽象的,后者竖立木牌、旗杆是比较具体的。这是从适用范围来分析词语。
总结来说,在做逻辑填空时,简单的题目有时语感的确能帮助我们做题,但是一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大家再运用语感,就可能选择不出正确答案了,所以在做这类题目时仍然要求我们,将积累和阅读相结合,不能单一分析词语,也不能脱离词语分析文段。大家想要去真正的提高这个部分的分数,还是应该每天坚持积累,每天坚持阅读,每天坚持分析,量变达到质变永远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