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市场新机遇、捕捉市场新需求,坚持用新理念、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催生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就能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世界经济、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科学应对、危中思变,才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能量和巨大潜力。
跑出新兴产业的加速度。这次疫情中,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无人配送、在线消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都打开了新空间、迈上了新台阶。比如,疫情给在线教育提供了一次超大规模的试验机会,未来有望实现较大增长。又如,为防控疫情、避免人员交叉感染,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产业得到发展良机。紧紧盯住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及时调整和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才能把这次疫情中的经济亮点变成撬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打造传统产业的升级版。这次疫情给餐饮、影视、旅游等行业带来不小冲击,但也带来了重塑、转型的契机。比如,在餐饮领域,已经开辟线上业务的餐馆,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家电行业,空气净化器等与健康相关的电器销量上升,智能家居行业受影响很小。瞄准市场新机遇、捕捉市场新需求,坚持用新理念、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抓住研发、品牌、营销、体验等关键环节,不断催生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就能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这次疫情说明,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面对突发疫情,是否具备相应的应急能力和充足的应急资源?推广线上教育,如何缩小“数字鸿沟”,确保偏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的孩子也能“停课不停学”?此外,以5G、特高压、充电桩和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与需求相比仍较为滞后,亟待加大建设力度。抓紧补上公共服务、民生设施、社会治理、应急体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供给数量、提高供给质量,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可持续。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疫情期间,从病毒基因测序、诊断试剂盒研发,到红外测温设备普及、三色健康码应用等,前沿技术在防疫中大显身手。这启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当顺势而为,紧跟科技潮流,推进科技政策和体制创新。比如,建立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加快突破技术创新薄弱、缺失环节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供给的对接机制;优化引人留人机制,培育产业领军团队与领军人才;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等。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疫情之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同时把握好新机遇新空间,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对冲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经济潜力巨大、动能强大,将其充分挖掘和释放出来,必能风雨过后见彩虹,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