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趋势,是实现城乡统筹,打破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但是当前的城镇化问题频现,失地农民生计无保障、圈地造城成空城、城市内部房价暴涨……如此种种,反而背离城镇化的初衷,拉大了城乡差距,不论是农民还是市民生活品质都在下降。如孔子所言:“天地之性,人为贵”。唯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破除城镇化过程的种种障碍,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各国政府都清晰得知道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作为后来者居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错误得理解城镇化,以“数字化”、“政绩化”为唯一追求,不顾自身实际,不切实际搞城镇化,不顾人民利益。当“圈地运动”违背农民意愿,只为了造城时;当“被市民化”得农民在城市中无所依靠时,盲目追求“数字化”的城镇化仅仅丰富了部分领导干部的政绩簿子,于人民却是无益。唯有转变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才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历史文脉的价值取向。大型的造城运动,让无数古村落消亡,也让城市中的古建筑遭受强拆,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被破坏,令人痛心。空旷的田野中,废弃的村落,毫无生机与人气的村庄在控诉着人们对文脉的漠视,古建筑消亡的背后,不仅仅是历史遗迹在消失,更是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记忆和情感,是本该世代相传的文脉在消逝。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城镇化建设应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未来的城镇化不应该继续破坏历史文脉,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历史,延续文脉,留住乡愁。
坚持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治理城市病的必然选择。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城市病,无论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还是住房紧张、贫富分化,城市病正在呈现高发之势,背离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而城市病的背后是过去传统城镇化片面追求“数字化”,盲目追求快和大,“摊大饼式”的建设,只重经济发展却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忽视了人居于城市的基本诉求。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的关注人的利益,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如此才能破解城市病,打造宜居城市。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中就有“人是万物之灵”的意识,“民本”的思想与孔子“人为贵”的主张不谋而合,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这些思想仍然指引着我们的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扭转部分领导干部的错误观念,才能延续历史文脉,才能治理城市病,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