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而起的高楼,宽敞整洁的广场,花草掩映的游园,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无限惬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缭绕,鸟语花香,乡村生活让人们无限向往。然而如今,很多城市的发展却难以摆脱城市病的困扰,乡村的发展逐渐模式化刻板化,这压迫着百姓的幸福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因此,需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让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互补发展。
城市文明是发展之基,满足物质需求。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也检验社会发展水平。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迅速,许多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涌现,有国家政治中心与文化之韵兼具的北京;有现代化气息十足、魅力无限的上海;有贸易发达、潜力无穷的广州......这些城市彰显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技术创新的强大实力,是国家一张靓丽的“名片”。然而,如今城市发展也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东西部城市发展不平衡;一昧追逐经济发展忽视文化遗产的保护;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忽视环境保护;淡忘人的需求,没有休闲娱乐的空间......因此,城市发展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建设宜居城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乡村文明是发展之要,促进精神富足。梭罗在28岁来到瓦尔登湖自建小木屋,因看到早晨的阳光,而产生“黎明”的感觉,重获新生;鲁迅在家乡的民俗、民间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使得他对世间万物极具温情,乡村是他创作的源泉。人在乡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和教育状态,带给人们丰厚的精神食粮。2018年推动乡村振兴以来,很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农村,为实现现代化三农提供政策保障,乡村现代化可以改变发展模式,帮助村民致富,摆脱贫困。但有的地方在建设乡村时,推倒重建导致大量村庄被拆,这不仅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更是毁了农村的根。因此,乡村发展要保留和发扬丰富的精神文化,在留住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发展,留住乡愁。
城乡文明互补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生态。城市需要发展,乡村也需要发展。既不能把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文明之上,也不能把乡村文明凌驾于城市文明之上,两者是相互依存、功能互补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该坚持“两条腿”并行,城市、农村协调统一,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统筹区域发展。在发展中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公共服务,满足百姓需求;发扬文化遗产,体现地方特色;做好产业支撑,助推经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能够在城乡自由游走,享受城市的惬意,吸收乡村的灵气。
只有发展城市文明,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齐飞;只有发展乡村文明,才能促进精神的富足,体验纯净怀想,让精神明亮;而唯有城乡文明互补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生态文明,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真正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