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是企业力量之基,活力之源。” 新时代的工人不仅仅是生产力的代表,他们作为撬动新世纪产业地球的重要力量,更是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然而当前,中国工人挣扎在城市的边缘,成为了社会的隐形人,他们得到了《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得到中国社会的尊重。唯有充分彰显新时代工人力量,才能真正撬动新世纪产业地球,助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建立生活保障制度,让工人安身立命。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作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城市,他们习惯了城市生活,认同了城市的文化,但是却从来未被城市真正接纳过。他们居无定所、四处穿梭,失去了“家”的归属感,享受不到“城市人”应有的社会生活保障,“边缘人”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专有名词。因而,只有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即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居住证制度等,才能让工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成果。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工人赢得尊重。调查显示,国内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原因在于在一些人眼中,工人几乎成为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其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然而,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大型企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战斗在一线的优秀工人,他们不断进取、自主创新,为企业创造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他们的才能与贡献得到了全社会认同。因此,应不断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水平,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大力宣传优秀工人的典型事例,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工人感受到尊重和尊严。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助工人实现梦想。“德国制造”能够响彻全球、屹立不倒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让德国的工人们有了充足的上升空间,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知识就是力量”,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使工人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还让工人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敢于追求、勇于实现梦想的活生生的人。可见,要助工人实现梦想,就要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岗前和在职培训,建立全覆盖的创新激励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而工人作为人类生产的重要实践主体,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继续发挥新时代工人的力量,唯有建立生活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撬动新世纪产业地球,进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插上翅膀,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