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当下,偷拍偷录行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仅在宾馆等场所屡屡曝出有人安装偷拍偷录设备,就是在行驶的列车上也发现有人在厕所里安装小型摄像头。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刊文呼吁,希望有关部门给予关注,依法严厉打击不正当的偷拍、偷录行为,严格规范摄像头、窃听器的经营使用。
猖獗的偷拍偷录行为,再次印证了“技术是把双刃剑”这句话。以前只能在间谍片里看到的、“007”们才能用到的那些高端隐形偷拍偷录设备,如今普通大众只要花上一点点钱,就可以在电商那里买到,还“包邮哦,亲!”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不可否认,监控设备给人们生活带来一些方便,如家庭远程监控、调查取证等等。但在享受技术普及带来方便的同时,监控设备泛滥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多,侵犯了人们的个人隐私,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
[综合分析]
偷拍现象频频发生,源于偷拍者的窥私心理、不良嗜好,但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铤而走险、干违法勾当,完全是“黑生意”的利益驱动。事实上,从制造出售器材到售卖传播不雅视频,偷拍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如不法分子将改造过的智能摄像头安装在宾馆吊灯、空调等隐蔽处,通过手机软件收看、管理回传画面,再由账号代理吸引网民购买观看账号。偷拍视频数量之多、受害人群之广,令人触目惊心。
另一方面,偷拍盛行是由于法规清晰度不足、治理强度不够是偷拍泛滥的主要原因。一是设备销售渠道未经规范,网络平台随手可以搜出偷拍设备;二是有关部门职责权限没有厘清,这些涉及公共利益的设备,谁来管、怎么管仍不明晰;三是处罚震慑力不足,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受到刑事处罚的案例并不多见。可见,法规清晰度不足、治理强度不够是偷拍泛滥的主要原因。
[参考对策]
打击偷拍偷录,第一要让法律长出“牙齿”,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增加违法成本。违法的成本太低,很难遏制非法获利的冲动。要让法律长出“牙齿”,使相关部门有法可依,才能精准打击偷拍偷录不法行为。
第二,各个部门联合,从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在生产环节,要切实加强生产厂商的资质管理,建立违法黑名单制度,严格管理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在销售环节,电商平台要依照《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对商家出售的敏感商品进行审核,要督促商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实名记录,让摄像头、窃听器等设备的来源和去处均可查。电商平台发现平台内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否则将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要严厉打击偷拍偷录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不法分子们费尽心力偷拍偷录,绝不是为了好玩、猎奇,行动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正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的,网上购买设备、偷拍视频、出售账号或者付费观看,已经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黑色产业链。可以说,黑色产业链是偷拍偷录设备泛滥的真正动力。不从根本上截断这个动力源,只在产销流通环节上用力,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