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门槛”效应是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接受较大要求的可能性增大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符合“登门槛”效应的是( )。
A.一项调查显示,某城市居民愿意为挽救濒危物种捐款的比例为48%,而如果先请人们在挽救濒危物种请愿书上签名(几乎每个人都会同意签名),再请他们捐款,愿意捐款的人数增加了20%
B.精明的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往往把价格定得远远超过实际应有的价格,然后让顾客在讨价还价时接受一个相对的低价,实际上这个低价仍然高于商品应有的价格,但顾客往往乐此不疲
C.某品牌的一款笔记本电脑因性价比不高而市场占有率较低,厂家为此制定了一个促销方案,购买该款笔记本电脑即赠送鼠标、MP3 和U盘,结果该款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大幅度提高
D.某企业成功研制了一种祛除烟渍的洁白牙膏,由于其祛除烟渍效果较好而获得了市场的好评。该企业趁热打铁,又推出几款不同口感的洁白牙膏,尽管只是将前一种产品稍加改良而成,但仍然成为畅销产品
2.
灯塔效应是指私有商品可以在市场交换,并具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但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也没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因此消费者几乎都不愿意个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费用,从而让别人来消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灯塔效应的是( )
A.某沿海地区要治理水质污染,由于资金不足,有关部门向当地一些大型企业借款,但企业大都不愿意借款
B.某新开盘的高层塔楼设立了多部电梯,公摊面积较大,住在低层的居民认为自己不需要使用电梯,因此不愿意交纳电梯维护费用
C.某村庄为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号召村民集资建水渠从邻村河流引水过来,响应这一号召的村民很多
D.某小区举办图书展销会,购买图书的居民享受五折优惠,小区居民中虽然光顾展会的人较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购买图书
3.
语言磨蚀,是指某种语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受该语言的语言因素或非语言因素(情感、动机、年龄、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等)影响而出现的言语行为或言语能力的衰减现象,具有非病理性、渐变性、可逆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语言磨蚀的是( )。
A.小李高考英语成绩很好,但暑期休息后在开学分班考试中英语成绩不理想
B.八十多岁的老张与年轻时差别较大,常常要别人重复说过的话,且说话缓慢
C.小赵小时候生病导致双耳失聪,成年后别人常常听不懂她说的话
D.中学生小夏到美国参加暑期夏令营后,英语水平提高不少
4.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货币幻觉的是( )。
A.通货膨胀时,即使工资涨了,应聘的人也不见多
B.人民币贬值时,更多的人愿意出国留学
C.很多人抱怨,这两年菜价越来越贵
D.小张、小李在不同的公司做同样的工作,工资却不一样
5.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不同性质但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比值,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描述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 )。
A.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
B.2007年,某地区城镇在职职工的人均月工资为1800元
C.美国与中国的人均GDP之比约为20:1
D.2008年1月某地区劳动生产率为3000元/人
1.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较大要求”,“小的要求”,“接受较大要求”。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现象完全符合关键词,因此A属于“登门槛”效应;
B中目的不是使“定得远远超过实际应有的价格”这个大要求实现,不符合关键词“接受较大要求”,因此B不属于“登门槛”效应;
C中是促销配送,不存在大小要求实现的问题,不符合关键词“较大要求”和“小的要求”,因此C不属于“登门槛”效应;
D中是连带产品,也不存在大小要求的实现问题,不符合关键词“较大要求”和“小的要求”,因此D不属于“登门槛”效应。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 灯塔效应的定义的关键特征是:消费者都不愿意个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费用。A项是借款,并非要求支付;C项村民响应号召,并非不愿意;D项图书并不是公共商品。A、C、D三项都不符合定义;只有B项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强调“受该语言的语言因素或非语言因素影响”、“言语行为或言语能力的衰减现象”、“非病理性、渐变性、可逆性和反复性”。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小李暑假休息后英语成绩不理想是由于语言使用减少,符合“非病理性、渐变性、可逆性和反复性”的特征,与定义相符;B项老张年纪大说话缓慢是不可逆的语言衰减现象,不符合“可逆性”的特征;C项小赵是由于双耳失聪导致语言能力缺失,属于病理性原因;D项英语水平提高了,而非降低了;B、C、D三项军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定义可知,“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C项,是只看到“菜价”的涨幅,并未考虑封其实际价值。A项,通货膨胀时,工资涨了,应聘的人并不为高工资而盲目,是因为看到了工资的实际价值。B项,人民币贬值,如果只看货币价值,美元相对人民币而言,应该是“贵”了,出国的人会减少,而出国的人不见减少,可见与货币价值无关;D项,并未有对不同工资的不同反应。故本题选C。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不同性质但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比值”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B中的数字均不是比值;C中的比值不是不同性质的总量间的比值;D中的数字是产值与人数的比值,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