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基层,时常看到一些地方的做法与国家政策不完全符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时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说,“这是我们的土办法”。
这些“土政策”到底是因地制宜,还是权力任性,并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在各地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与国家政策“唱反调”,有的寻求变通“唱变调”,还有的“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唱小调”。某些土政策甚至已经探入违规或者灰色地带。
“土政策”看上去是基层复杂情况的“稳定器”,但若任其施为,则有可能变成基层深层纠纷的“导火索”。要提升基层治理的质量与效度,以合理合情的方式,化“土政策”为制度化的“真规矩”,才是一条务本之路。一方面,要对违反中央政策、侵害群众利益的“土政策”及时纠偏,破除政策制定和实行中的“山头主义”,防止权力滥用。同时,对于一些有合理性,回应现实需求的“土政策”,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注意甄别、适当鼓励,以有一定弹性的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基层工作活力,让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半月谈评论员 白田田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