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管理者,应该具有“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的博大胸怀;基层干部是倾听者,应该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基层干部是是服务者,应当培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的为民情怀。而今,广大基层干部正身处一线,在官到卒中间应权衡自身定位,用胸怀容纳民生大计,以高尚的情操紧密团结群众。
基层干部是传话筒,应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基层百姓却对此不知情、不了解、不熟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出现既有历史沉淀的因素,也有新时期新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缘由。究其根本在于基层干部没有清晰定位自身的角色,没有承担起政策法规宣传员的职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直接对接政府的政策法规和群众,肩负着宣传政策法规的使命,承担着解读政策法规的职责。所以,“宣传员”是基层干部最本真的诠释,应肩负职责与使命,向广大群众宣传好的政策法规。
基层干部是树之根,应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了解村情民意的前提,也是政策精准施策的前提。“扶贫羊”政策实施一个月之后要求全部处理在于未能提前了解村民的需求以及地方特点,类似政策不胜枚举,“一刀切”的施政之策让百姓对政府失去信心,也让百姓幸福感降低。假如基层干部不能肩负起村情民意的调查工作,也将影响企业入驻乡村发展的积极性,将不利于乡村建设项目的发展;假如基层干部没有发挥调研员的作用,村情民意也就无法传达至党政耳中,影响顶层设计与宏观布局。因而,基层干部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百姓,倾听民声、民需,助力基层建设。
基层干部是长纽带,应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调解是中国最为突出的法律贡献,也是基层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作为基层干部,无论是村官还是基层民警、基层法官,都应担负起基层矛盾调解的职责。古有狄仁杰、包拯深入百姓化解矛盾,今有菊美多吉、任长霞等立身实际、倾听百姓意见,协调政府与群众间、邻里间、群众与企业间的相互矛盾,化解纠纷,维护基层治安,实现基层和谐。基层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先锋”,上连顶层设计,下接百姓群众,“调解员”是一个重要职能,每一位基层干部都应担负职责、肩负使命,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安全,为“最美乡村”、“最美基层”贡献一份力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基层干部犹如一股春风,滋润着基层这片“土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在推行“十三五规划”之时,在深化城镇化攻坚之期,基层干部就如“服务员”般尽心尽力,“调研员”般认真负责,“调解员”般润滑车轴。只有基层干部扮好这些角色,乡村才能早日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走在城镇化进程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