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77.甲骨文,殷商时代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78.金文,商、周时期刻铸在钟、鼎及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79.大篆,春秋战国到秦时通行的字体,包括“籀文”和“石鼓文”。
80.小篆,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著名的秦代石刻有《泰山刻石》、《会稽刻石》。
81.由小篆演变而来,产生于秦,通行于汉,为后世楷书、草书、行书的产生和演变奠定了基础。讲究蚕头燕尾。
82.又称正书或真书,出现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特点是横平竖直。
83.直接从隶书演变而来,汉初始有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84.形成于两晋,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85.文房四宝:湖笔(浙江湖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宣城)、端砚(广东端州)。
86.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
87.“楷书四大家”: 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及元朝赵孟頫。
88.“宋四家”:苏黄米蔡。
89.“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秦观(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90.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京剧、评剧、豫剧、粤剧、秦剧。
91.京剧,形成于清代1840年前后的北京,起源于安徽徽剧、湖北汉剧、江苏昆曲和陕西梆子,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西皮表轻快奔放,二黄表沉郁缠绵),因此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分“生、旦、净、丑”四行。
92.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93.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前身为“莲花落,代表剧目:《秦香莲》《刘巧儿》。
94.粤剧,广东、广西、闽南一带,代表剧目:《搜书院》《关汉卿》。
95.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代表《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96.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
97.黄梅戏,安徽,起源于湖北黄梅采茶歌,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98.吕剧,起源于山东,代表剧目:《白蛇传》《李二嫂改嫁》。
99.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又称“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代表剧目:《牡丹亭》。
100.花鼓戏,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江西等地亦有同名剧种,代表剧目:《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