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这个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的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和被模仿性。时下盛行的“抖音式生活”虽点燃了众多网友记录生活的热情,也为一些人的生活蒙上阴影。
违规占用道路停车拍小视频、为了拍摄需要强行搭讪女性、为博眼球不顾及他人隐私……有女童在录制短视频时,不慎将洗澡的母亲带入镜头;有人遇到特殊身材的人,未经允许就拍下来发布;男子在入室偷窃前,发布视频鼓励自己不要怕并求祝福,竟然得到几十万“点赞”和“偷窃心得”。
其实,抖音也好,其他短视频也罢,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本无可厚非。抖音世界里不管是活色生香,还是突发奇想,或是另类搞怪,拍摄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轨道之内,不能过于任性。
抖音的标语是“记录身边的美好”,但维持美好需要不断除污祛垢。为何一条“洗澡被直播”的视频竟能通过审核,并上线推荐给用户,这值得反思和警惕。
正是因为很多短视频前端审核宽松,才有更多打擦边球甚至直接“玩火”的小视频前赴后继,而这一举动又会“激励”后来者学习仿效,甚至越玩越大。
我们看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以菜换肉”、街头搭讪等,拍摄者是为了博取眼球,但是模仿会导致什么结果,往往不在模仿者的把控范围。诸如趁人不注意抽凳子整人,或者用刀背劈红酒瓶等可能致人受伤的视频,有些平台并没有风险提示。针对这类视频,相关行业必须建立清晰的标准体系,建立风险案例库,以便平台能够清晰、有效地识别视频内容。
此外,隐私泄露还体现在平台对于用户的信息窃取上。用户无意间点开一条广告,可能要付出手机号码、地理位置、偏好喜爱等信息被窃取的代价。
短视频在风靡全球,面对庞大的用户,相关部门一定要理念先行,提前设计针对平台的监管方案;对于用户违反法律、违背道德的行为要坚决予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