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2.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一直是百年来国人的追求,实力之强与道德之强是通往强国之路的必经之途。道德是软实力,失去道德之强,绝无实力之强。
本段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A.道德是软实力
B.实力之强与道德之强同样重要
C.实力之强比道德之强重要
D.道德之强是实力之强的必要保障
3.
转型期的社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从神圣转向世俗,从理性转向感性,“拒绝崇高、淡化价值”,有时候很有一些市场。这是低俗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下低俗之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在世俗的社会环境和感性的文化土壤里,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
作者说“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意味着“三俗”( )。
A.不可避免
B.难以拒绝
C.可以接受
D.应该默许
4.
电于产品容易受到突然断电的损害,断电可能是短暂的,才十分之一秒,但对于电子产品却可能是破坏性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不间断电源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以及其它电子设备,不间断电源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再对蓄电池充电。这样,在停电时,蓄电池即可以弥补断电的间歇。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断电对电于产品的损害
B.如何用蓄电池防止断电损害
C.防止断电损害电子产品的办法
D.不间断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5.
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正在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而把构成人们语言交际能力所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导入语言教学。这就必然对作为语言教学重要环节的语言测试提出相应的要求: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不妨可以说,这是语言测试中的“文化测试”。
最能准确地复述这段文字意思的是( )。
A.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即语言测试中的“文化测试”
B.社会文化因素教学的导入要求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
C.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正在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这要求把社会文化因素也导入语言教学
D.社会文化因素教学的导人,要求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 。”
参考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首句使用了表让步关系的“即使……还”提出存在着收入差距;接着用表因果关系的“由于”提出存在收入差距的原因,接下来用“所以”这一结论性引导词引出该文的主题句,即“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来强调如何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句。因此本文就是在强调“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B正确。
A、C、D项只是分配过程的一个体现,不是文段主要针对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论述了道德之强与实力之强的关系。首先阐明实力之强与道德之强同样重要的观点,然后强调道德不容忽视的作用。文段中“道德是软实力,失去道德之强,绝无实力之强”一句特别强调了道德的作用。D选项正确。选项A和B过于片面。选项C在文中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
此题为态度理解题。材料提到低俗之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可知低俗之风的产生是“必然”的,即是“不可避免”的,材料第一句话正是低俗之风必然产生的原因,因此正确答案为A。
材料中并未提到作者对“三俗”现象本身的态度,故C、D项错误;材料中也未提到“三俗”对人的影响,故B项也不选。
4.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首先论述断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引出“不间断电源”这个主体,然后介绍其应用、工作原理以及功能,D正确。
A、B、C三项未把握重点,都没有突出“不间断电源”这个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非典型的表面主旨题。
复述题,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全面、准确。文段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语言教学的——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中,社会文化因素被导入;第二部分是关于语言测试的——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A项只涉及语言测试,C、D项只涉及语言教学,只有B项涵盖两方面内容,最为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