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为扶贫引方向,为脱贫指道路。发展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精准把握关键才能认准方向,顺应大势才能引领潮流。在扶贫工作常态化背景下,唯有大兴精准扶贫之风,实现扶贫与扶智并举,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凝心聚力实现贫困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现扶贫与扶智并举,要精确找到贫困原因。在以往的扶贫政策中大多集中在以输血式扶贫为主要手段,国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虽然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解决暂时的贫困问题,却不是长久之计。更有甚者个别下村帮扶干部无视群众贫困的症结所在,只是大而化之的进行帮扶,许多扶贫政策与当时实际相背离,导致群众不但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反而花费更多资金,在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就是本质原因在于地方干部扶贫思维不正确,没有对症下药找到贫困病根,因此要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之路,针对不同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发力。通过技术帮扶、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等措施为贫困户“输血”。
实现扶贫与扶智并举,首先要扶志。“扶贫先扶志”是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在我国扶贫工作中,“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曾是一部分区域的干部和贫困户所追捧的“称号”,甚至有些干部和群众接受多年的扶贫钱物心安理得,并且形成了“被施舍者”心理定位,区域性和群体性“等靠要”思想在这些区域和群体上长期滞留。这一方面让贫困人口长期形成脱贫恐惧心理,同时也造成扶贫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工作在政府支持的有利条件下,还需要贫困群众摆脱等、要、靠的思想,树立脱贫志向。
实现扶贫与扶智并举,其次要扶智。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去扶贫工作中天女散花,大水漫灌的扶贫思想指导下,扶贫形式简单粗暴,表面看似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但长远来看农民没有一技之长,这边表面上的扶贫解决不了贫困人口真正的难题。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摆脱贫困需要智慧,新形势下的扶贫应当加强对贫困人口技能上的传授,结合互联网+的新模式,传授新知识,新技能,让贫困人口独立自主脱贫。
消除贫困的蓝图已经制定,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攻坚克难,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用精准的方略消除物质上的贫困,用智慧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贫困在中华大地绝迹,让贫困成为历史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