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每日练习(2017.1.3)

2017-01-03 天津公务员考试网


  1.某公司行政部人员手机使用情况如下:
  
  ①小王拨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
  
  ②小李曾经拨打过小赵的电话,但是小赵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
  
  ③不曾接听来自行政部其他人电话的人也就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
  
  由此可以推出:
  
  A.小赵不曾接听过来自小李的电话
  
  B.小李曾经接听过来自小王的电话
  
  C.行政部曾有人拨打过小王的电话
  
  D.小王接听过来自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
  
  2.由于一种新的电池技术装置的出现,手机在几分钟内充满电很快就会变成现实。这种新装置是一种超级电容器,它储存电流的方式是通过让带电离子聚集到多孔材料表面,而非像传统电池那样通过化学反应储存这些离子。因此这种超级电容器能在几分钟内储满电。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装置将会替代传统电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超级电容器能够储存大量电能,保证长时间正常运行
  
  B.超级电容器能循环使用数百万次,相比之下传统电池只能使用数千次
  
  C.超级电容器可嵌入汽车底盘为汽车提供动力,可更方便地进行无线充电
  
  D.超级电容器充电时所耗电能比传统电池少90%,但供电时间比后者长10倍
  
  3.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技巧》一书中尖锐地剖析了“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利用充分必要条件。①小王拨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②小李曾经拨打过小赵的电话,但是小赵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是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③–接听来自行政部其他人电话的人→–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A项:小赵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属于肯定③的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A项错误;B项:虽然①小王拨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但是小李可以不接听电话,所以B项错误;C项:因为①小王拨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根据③的逆否规则,可推出小王一定接听过其他人的电话,即曾有人拨打过小王的电话,C项正确;D项:根据C项的分析,小王一定接听过其他人的电话,但不一定是所有人。
  
  2.C【解析】“研究人员认为”引出论点:超级电容器这种技术装置将会替代传统电池。论据:这种超级电容器能在几分钟内储满电。A项储电量大、B项使用次数多、C项可以无线充电、D项充电耗电少均是对于论点的支持,故要比较强弱。其中C项只是说针对汽车会带来便利,范围较其他三项小了很多,最不能支持论点。
  
  3.C【解析】除非这个关联词可翻译为否1→1的方式,题干最后一句话翻译为:-没法回答→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即:回答了→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A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是否能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原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B项:可翻译为:没法回答→没有(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否前→否后,与题干的翻译形式不一致,排除;C项:可翻译为:回答→含糊不清或枯燥无味,与题干翻译形式一致,当选。D项:说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并且这么回答的原因是什么题干也没有提到,排除。
  

分享到

切换频道